专业简介: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翻译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缩写:MTI)。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现状和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
南华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7年获批,由语言文学学院承担培养工作。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43名,硕士生导师7名,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教研课题10项,省级课题30余项,在《外国语》、《中国翻译》、《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等A&HCI、CSSCI、E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级科研、教研成果奖10余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其中英语笔译以文学文化翻译和特殊用途英语翻译为特色,以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为推动力,开展翻译实践与研究,特别是湖湘文化对外传播,以推广中国文化。英语口译以会议口译、商务口译和陪同口译为主,与附属医院和企业等开展合作培养。
一、培养目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口译和笔译为主要类型,以汉语与英语组成互译语对,以商务、科技、法律、教育、政治外交(外事)、文学文化为主要翻译活动领域。
1、要求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跨文化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毕业要求与学位标准
1、应具备学术道德、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三方面的基本素质。
2、应在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翻译知识、百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
3、应完成至少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有不少于10万汉字或外文单词的笔译实习,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
4、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百科知识获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5、学位论文选题应与实践结合;可采用翻译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等形式;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应具有较高创新性;运用外文撰写,语言表述正确、清晰、流畅,条理性强,无语法和拼写错误、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错误;翻译实践和翻译案例要求译文正确,表达流畅,无误译、错译现象;论文结构完整,图表清晰,格式排版、引用标注和参考文献等符合学术规范。
三、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实践研讨式、职场模拟式教学。口译课程可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口译实训平台等开展;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式授课,将职业翻译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运用笔译实验室或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加强翻译技能训练的真实感和实用性;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3、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四、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笔译
五、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硕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必修满38个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为一年半。
六、培养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1、 文献阅读
硕士生要求广泛阅读本专业研究方向的权威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本专业经典著作与重点学科期刊(至少60篇以上),以拓展知识范围与研究视野,确保学位论文研究的前沿性。要求撰写文献综述1份,经导师签字后自己存留,作为中期考核的依据。
2、 论文选题及形式
学位论文选题应突出实践性,鼓励学生从真实的翻译实践或语言服务中选题,可选择一般翻译活动较多的领域,如政治外交、商务、文学等,也可选择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翻译,也可以在语言服务行业中选题,包含翻译、技术、管理等方面,也可以选择翻译市场分析、翻译和国家战略的关系、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技术应用等方面调查或研究。
选题不宜过大,应予翻译职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突出选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走人社会,走入行业,在实践中搜集资料,进行调查,展开分析,并对翻译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见解。
3、 开题报告及评价
研究生在科研、论文工作开始前,必须认真按要求做好开题报告。报告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定的课题范围,在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按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写出完整的开题报告,并交导师及导师组审核合格后,发给参会人员。开题报告评价在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组成考核小组(专家由5~7组成,其中至少有5名研究生导师)进行评审。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开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评分结果严格按开题报告评价内容及分值进行综合评分,成绩70分以上为合格。开题报告一经通过,就应按计划进行论文工作。如因某种原因,需要改选课题时,也必须在学科会议上重新报告审定。会后,可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周内修改科研和撰写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学科带头人签字后,交学院备案。
4、学术交流
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或学术研讨会议,要求研究生具备中英文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硕士生在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其中个人主讲1次以上。
考核方法:参加学术活动结束后,将与会论文复印件或研究报告复印件交导师签字后,由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交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存档。与会论文复印件或研究报告复印件上必须注明会议或报告时间、地点、作者或报告人并附会议通知。
5、实践环节
在校期间,学生至少完成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并将翻译实践原文和译文电子文档上交学院。因保密等原因不能提交译文的,由公司出具翻译证明,经导师检查和学院审核合格。
第四学期为专业实习时间,学生需完成一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须向学院提交实习单位证明和实习总结并考核合格。
6、中期考核
研究生必须在第四学期末之前,通过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按照研究生培养计划从德智体各方面进行培养全过程的全面总结、检查和考核,由学院组织专家组着重就其个人总结与汇报、政治素养与团队精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临床实践)、开题报告、学术交流与论文进展、身心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得出每个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成绩。考核的结果一般设为:A等(优秀)、B等(良)、C等(合格)和D等(不合格,限期改正或取消学籍,作退学处理)。中期考核的组织实施及评价处理按我校研究生培养实施细则及研究生中期考核有关规定执行。
7、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年到一年半。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任何一种形式:
1)翻译实习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口笔译实习,并就实习的过程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实习报告;
2)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文或外文的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汉字,并就翻译的过程写出不少于5000词的实践报告;
3)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实验报告;
4)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翻译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研究论文。
无论采用上述任何形式,学位论文都须用外语撰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文格式符合学术规范。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制。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学位论文须经至少2位论文评阅人评审通过后方能进入答辩程序。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人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修满38学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各科成绩合格,在导师的严格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七、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