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8日下午,语言文学学院在崇礼楼410会议室召开“季忆留夏,话别南华”2021届毕业生座谈会。毕业生代表们结合大学的切身经历,从不同角度畅谈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等方面的真实感受。引起了与会同学的强烈共鸣。现将六位同学的发言摘录如下。
罗曙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大家好,我叫罗曙,现为我院18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三学生。匆匆三年,离别之际,感慨万千。
《菜根谭》中谈到“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我向往着党的精神,一心想为党的事业贡献微薄之力,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政治立场,故而加入中国共产党,期望在党的带领下不断提升自己。我深知报秋之叶归树难,所以在校期间我曾任院党支部青年委员、校研究生会文艺部干事、校研会及团委会组织部副部长、院研会组织部部长、校国际学院助理,想通过仅限的时间尽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工作也得到了认可,获得了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颁发的“积极分子”、“优秀干事”等荣誉证书。
在社会中,真正重要的还是综合实践能力和人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我积极响应学校、学院号召,在学院下发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教文件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志愿加入“南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为第一届支教团成员,投身到涟源市古塘乡古塘中心学校开展支教工作,担任古塘中心学校初二年级语文老师。出征仪式上,校党委高山书记亲自授旗,为我们鼓足勇气深入涟源市古塘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支教期间,高山书记、我院领导老师经常去古塘看望我们,给予我们支持与鼓励。支教结束后,第一届支教团成员均获得了“优秀支教队员”称号,且支教事迹被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研途之尾,我很荣幸被评选为南华大学第二届公益服务类“最美大学生”,支教经历让我坚信人生道路上想要绽放花朵,只有扎根到底层磨练,才能魄力向上突破散发芬芳!
支教任务完成后,我想继续提升个人能力。因此我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的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竞聘,经过学院推荐、学校选拔,我成功入选第二届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现担任核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在此岗位上,我用饱满的热情开展学生工作,期望学生成才、关注学生成长。
我也不忘记学习是探索世界的钥匙,在学习上,我认真刻苦、努力上进,不断追求更大的进步。研究生期间,虽科研任务繁重,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丝毫不松懈,获得校一等学业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各一次。科研上虚心求教,公开发表省级期刊三篇,参与省级、校级课题各一项。学习工作之余,我踊跃参加实践活动,参加了南华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所在团队项目被列入十五个重点项目之一。
我深知胡适先生所说:“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这一道理,所以我努力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追求细致,不断突破!虽然进行这些工作期间会有不同的困难,但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尤其感谢这一路上给予我指导、帮助的领导、老师。
我经由研途光阴,经由南华校园,经由语院楼宇,经由乡村课堂,同样我也经由他人。感谢南华大学为我提供雕琢自我,塑造自我,锤炼自我的平台,感谢我院领导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与带领,给予我提升自己的机会!同时,感谢身边的研途之友也让我更加认识自己,我才能更勇敢面对社会繁景!
南华语院三年,师生情、生生情足以珍藏一生。祝福所有语院毕业学子:一路繁花、欢歌笑语!
2. 郑中阳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在这充满着毕业的喜悦,分别的感伤,未知挑战的激动的日子里,我不禁有些慌张。但,回想起在南华大学,在语言文学学院的三年奋斗历程,我慌张的心又变得如此踏实。在这三年间,我参加过校辩论赛,和同学们一起在辩论场上针锋相对,畅享知识与语言的魅力。我还参演过校研究生元旦晚会,和同学们在舞台上一展风采,并带着参演经验,在第二年,组织策划了师妹们的元旦晚会节目,拉近了与师弟师妹们的关系。这也让我觉得语院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还不断地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与科研素养。在这三年中,我体会到了披星戴月做科研的艰辛,但也体会到了做出研究成果的喜悦与兴奋。例如经常和导师一起晚上研究文献资料到深夜,节假日也很少回家,和导师探讨殖民与医学的相关问题。在这三年中,我体会到了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的慌张,但也体会到了在来自各个大学专业研究者面前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自豪。例如,研一的时候参加湖南大学承办的“湖南省第十一届创新论坛”,论文被收录,并在大会上宣讲论文,当时是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孤身一人,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在这之后,我喜欢上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者们探讨学术,所以又参加由暨南大学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论坛”并在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还参加了湖南省大学外语专业委员会年度学术正文,也获得三等奖等。在这些学术活动中,我体会到了,想要做好研究,那么这条科研之路就不会是平平坦坦,但是我更是深知,虽然我们做出的成果在浩瀚宇宙中宛如一粒尘埃,但正是千千万万科研人的微尘汇聚在一起,才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更加辉煌。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入学是科研之路的开始,但毕业却并非科研之路的结束。以后千千万万的日子里,我们将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三年中,我与班上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是朋友,在我孤独困苦之时,将我拉出绝望的泥沼;他们亦是老师,在我混沌迷茫之际,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正是这样的一群人,我们同舟共济,直面困难;正是这样的一群人,我们欢声笑语,定格时间。三年的时光,这里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学校,她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家,为我们的成长遮风避雨;而同学们都是我们的亲人,相互陪伴,。毕业的脚步匆匆,如今别离时,我们不禁感叹,前路是否有知己,阳关能否见故人,仍怜湘江水,谁人万里送行舟。
但,我们不必这样的悲伤,就像毕业并非是学习的结束。我们从学校走向了更加宽广的天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是时代的宠儿,我们理当在这个世界大展宏图。最后,我借用毛主席的诗句与各位同学共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江山如此多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王家乐
大学让我蜕变,给了我现在的一切,我感谢一路走来的所有陪伴,在此,我想简要描述我的大学四年,希望没有辜负师长期望,也希望和同学们共同激励,成为更好的自己。现阶段,我于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进入中共衡南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回顾一切,只觉得读在南华,无比幸运。
初进南华,还未退却高中阶段的稚嫩,困惑于表面,居然心生失望,但不久便为其浓厚的学习氛围所吸引,南华大学雨母校区如同初生的小宝宝,我想,在这广阔天地,我们能够一起成长,大有可为。
南华于我,有三点深深吸引着我,我也会一直记挂着。
第一是其遍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的人文关怀精神。从大一到大四,团委、学生会的任职,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这个大家庭,团委分管老师耐心负责、学长学姐工作认真;班级的班主任和班助,一点一滴帮我们筑牢了英语171班这个有爱的大家庭;还有学工的老师们,日夜操劳,担心我们生活的全方位,犹记我们考研考公那段时间,在院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帮我们腾教室,助我们考公考研!我于四年参加了包括支教在内多彩的实践活动,人生也越来越充实。
第二是其如拓荒牛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部门任职期间,老师以及学长学姐不断鼓励我们创新策划,能让优秀的活动出彩落地;课堂上老师鼓励创新答题,课堂上积极响起不同的声音,犹记得在大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基于我们是语言专业的学生,采用英语授课,让我感想良多。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一直记得这些瞬间,鞭策着我不止于当下,勇敢开拓创新。
第三是其孺子牛般甘于奉献、勤勉务实的奉献精神。时常听到别人说在党支部服务同学的室友熬夜整材料,当然,支部的老师们更不用说,加班是常态,却不曾听到他们提累喊累,党员是一面旗帜,那样高高的飘扬,就在我身边;很少听闻研究生学长学姐的动向,稍稍了解,我们在拿到毕业生档案前,他们已经连续几周帮我们整理材料数遍,一一核对;许久不曾见面的老师,百忙加班时,一见面还能指出我名字,询问我近况,连我英语字差的缺点还记得清楚,反复叮嘱。
回顾大学四年生活,一个个南华人帮助我成了如今的我。未来我要坚守初心,在南华扣好了第一粒扣子,日后要继续保持一路走来的坚定,刚健自强,做有用的南华人,做一头吃苦耐劳的老黄牛。同时我也期待和各位毕业生朋友常聚首,回母校走走。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4. 谢小燕
我叫谢小燕,是语言文学学院日语专业的一名大四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大学四年,我曾经荣获校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舞蹈类集体舞金奖,湖南省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二年级组三等奖,团体三等奖,亿学杯全国大学生日语词王挑战赛湖南省省榜第九,校榜第一,南华大学2021届优秀毕业生;目前已经保送了上海大学笔译硕士的研究生。
临近毕业,我想此时此刻,每一位即将离校的学子,内心都是充满着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对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无限憧憬,而另一方面,则是对母校的留恋与不舍。回首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说,大学的四年是我人生中收获颇丰的四年,也是我时刻心怀感动与感恩的四年。如果要总结我的大学四年,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方向”。
记得刚进大学时,社团部门的活动丰富多彩,当时的我对大学生活自己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导致学习方面也比较放松。当时刚学完五十音图没多久,有次上日语课,老师叫几位同学我们上台默写平假名片假名,我发现,除了自己,其他的同学似乎都记得很好。从那时起我开始反思我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疏忽,开始注意抓学习。后来老师要求我们背诵一篇日语文章,上课的前天晚上,大家都在拼命背诵,生怕被老师抽中了背不出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被老师抽中。其实当时特别紧张,可能因为记忆力还算可以,我十分流利一字不差背完了全文。我永远记得那天,我的老师夏老师表扬了我的发音和流利的背诵,全班同学都在为我鼓掌。那一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让我感觉特别幸福。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大激起了我对日语的兴趣,点燃了我学习的热情。在后来,我在学习方面表现地更加积极,参加了各种学科竞赛,也拿了很多奖学金,我的大学才算是没有虚度。这件事可以说是我大学的一个转折点,一次重要的启蒙,我从那时开始发现,我是可以在学习方面做好,可以把日语这门语言学好的。在经历了那段迷茫的时期之后,我开始清醒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大学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大学生活的一切都要以学习为先,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技能,才是一个合格得大学生。
其实一开始我觉得自己能进南华十分幸运。高一高二的我学习成绩并不好,学习上不思进取,从高二下学期才开始重视自己的学习,能考上南华也算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我十分感恩我能在南华学习成长,在这里认识许多很可爱的同学和朋友。也十分感谢日语系各位老师对我在学习上的谆谆教诲,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的栽培,感谢辅导员老师周玲在生活上的照料,还要感谢母校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我从来都觉得,我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是,我想做最努力的那一个。前段时间我很荣幸得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之后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我也一定会保持现在的干劲和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去,不辜负朋友,父母,学校对我的期望,做一个有为青年!
5. 杨正宇
我叫杨正宇,男,苗族,1996年10月生,湖南怀化人。中共预备党员;2015年8月考取南华大学,9月保留学籍,参军入伍。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服役于武警湖北消防总队武汉支队汉阳中队,现就读于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系。
两年的部队生活,本人从一个懵懂大男孩蜕变成为一名优秀的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消防兵。刚到部队的几个月是充满了艰难与挫折的。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散要变得规矩方圆,部队的生活必须一切自理,且标准极高要求极为严苛: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把衣服叠得如同雕刻的艺术品、把桌椅地板打扫干净到能折射出人影……在作风方面,要求一言一行简明扼要、一举一动听从指挥。在训练当中,要求你追我赶,不留余力,誓要练得一身本领,成为一名合格兵。参军两年时间里,他圆满完成了部队各项训练、执勤、抢险救援、比武任务,先后任战斗员、中队文书、通讯员、副班长等职务,同时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2016年5月,在武汉市消防部队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二名;2016年6月,获得武汉市消防部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6年10月,在武汉市全市消防部队单兵实战能力全员练兵普考中获得个人单项第二名;2017年,因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武汉市消防支队评为优秀士兵。两年期间参与处置各类抢险救援任务1000余次,为武汉市消防部队官网撰写新闻稿件20余篇,参加武汉市广播电视台节目录制1次。
正如入伍前所设想的,部队生活成功地打造了本人各方面的品质:积极向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参军入伍的两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也是最能给予人力量的一段青春岁月。退伍后,我坚定退伍不退色的信念,继续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由于高中毕业后在部队经历了两年的学习真空期,加之专业为外语类,曾经的知识储备在两年的时间里几乎遗忘殆尽,于是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来弥补差距。大学期间顺利完成各门功课,并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019年6月参加赴美带薪实习项目,远赴美国实习,工作地点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镇(Snow King Mountain)度假旅游公司,担任向导,进一步加强了自身专业能力。2019年,因各方面榜样带头作用明显,被学校授予南华大学第一届成才报国奖。同时在课余时间里,担任学院男子篮球队队长,组织管理篮球队并带领队员们参加比赛为学院争光,一步一步地带领语院男篮从一支重在参与的垫底球队,成为了全校十八支参赛球中的四强球队,也是四强队伍中唯一一支文科院队。
在大四即将毕业这年,本人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顺利被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拟录取。同年被评为2021届校优秀毕业生以及2021届湖南省优秀毕业生。
回想过去的四年时光,本人感慨万千,首先要感谢母校四年来对本人的教育和培养,使本人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塑造了本人正确的三观,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样,我要感谢语言文学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四年来对本人的关心与帮助。忘不了第一次开学报到那天已是深夜,我的辅导员周玲老师亲自来到黑灯瞎火的雨母校区门口接我,为我安排临时宿舍安顿下来。来到南华大学的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
时光飞逝,四年已过。我相信这四年的点点滴滴将永远激励人心,这四年不只是你我之间的一段回忆,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之间的故事还将继续。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南华学子将不忘母校对我们的培养,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将南华人的精神,带到祖国的各个地方。最后,本人衷心地祝愿南华大学越办越好,语言文学学院越来越好,大学四年间与我相识的每一位领导、老师、同学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业有成!
6. 赵子仪
时光如逝,岁月如流,转眼间,我四年的本科生涯就要结束。
在南华,也许有一部分同学是在填高考志愿之时才知道我们这个学校的,然后在进校之后才慢慢建立起对它的一个印象。但是我,作为一名衡阳本地人,则是从小到大便知道南华是衡阳的一张名片,也一直认为南华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存在。高中我所在学校的每个班级的墙上都贴了高考志愿表,大家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梦想的大学,以此来激励自己。而当时的我则是从高一开始就把“南华大学”写在了那面墙上,把它作为我的奋斗目标,当然最终我也的确通过努力将其实现。
记得刚进南华的时候,我是比较焦虑的。平常在校园中,应该有不少同学注意到我,拄着拐杖,走路有些许不稳。因为小时候的我生过一场大病,落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可能那些大家平常做起来再容易不过的小事,对我而言都比较困难,比如从宿舍走去教学楼上课,比如爬上上床下桌结构的床位休息,再比如在食堂排队打饭等等。但其实真正来到学校之后,我发现我的这些担心似乎又有些多余。因为这些困难在我来学校没几天就基本得到了解决。学校将我的宿舍安排在了一楼,离楼梯口非常近,我的床也被改装成了下铺。由于床板与床架的尺寸有些许不符,我们的辅导员杜百知老师特意拿了工具过来帮我将床板锯成了合适尺寸。而为了方便我学习,辅导员玲姐还将她的小书桌搬来将其布置在我床边。宿舍在笃行园五栋,离教学楼十分遥远。我之前测验过这一段距离,有大概一公里。学校前面几年是没有校园交通车的,同学们上下课一般是自己骑自行车或结伴走路。但我的情况一方面不允许我骑自行车,一方面如果我非要走路的话,动作十分缓慢,起码半小时起步,且十分耗费体力。所以当我们学院的陈书记知道这一情况后,便特意安排了学校里的保安叔叔们每天开电动车接送我上下课。还有一个就是吃饭的事情。我记得这几年每每有大一新生入学时,我们旁边就有同学好心叮嘱学弟学妹:大学期间要好好学习,不要什么都没学会就知道和学长学姐们抢饭吃。所以大家都知道,我们食堂的就餐时间都是非常集中拥挤的,而如果我去吃饭,要一手拄拐杖,一手端餐盘,对我而言这还真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于是大一刚开学那几天我几乎天天吃外卖。后来,这事被校领导知道,也立马有了解决方案。我们学院里有许多同学是青志成员,为了帮助我,每天中午会有志愿者从食堂帮我打饭送到宿舍。他们的帮助从我大一一直持续到大三上学期结束,而学校食堂也让我免费吃了两年半的饭。(因为大三第二学期疫情开始,大四没课,所以后面都没待在学校。)
老实说,大学这四年来我应该是始终被团宠着的一个存在。如果说在进南华之前我觉得南华是我一直向往的一个神圣的充满光辉的形象,那么进校后这几年我真正融入了南华,我认为这就是属于我的另一个家,一个始终充满温度、温暖的大家庭。
毕业在即,同学们恋恋不舍,但终将踏上征程。而相比之下我可能没那么伤感,因为未来三年我将继续留在南华,以一名马院哲学专业研究生的身份。我算是一个比较有计划的人,大概从初中开始我的人生就是在一步步规划、一步步执行计划,然后又实现计划的这几个阶段之间反复循环度过的。我本科的目标是成为马院的研究生,而现在的目标是硕士毕业后继续去长沙读博,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回南华工作。当然,这之前是我的梦想,现在是我的目标,因为我有信心实现,也期待母校到时能接纳我成为这个有爱家庭的一份子。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里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对我一直以来的帮助!
南国以南,花开于华,跃入人海,各有风雨灿烂,惟愿吾师吾友,顺遂平安!